女兒與她言和的那個母親節,聊起自己的夢想,竟是買個屋跟她同住。
「媽,妳這輩子都不曾有過屬於自己的房子,常寄人籬下很沒安全感吧?
再過幾年我就有能力賺錢了,以後我會養妳不用擔心……」
她的心一陣感動和赧然,心想這輩子都還沒給過你麼呢,
就這樣長大不會遺憾?女兒才二十二歲,卻有一張早熟世故的臉,
不太會笑,甚至她懷疑過伊的性向。
國中時伊削短了髮,還染成淡黃棕色,說那叫做龐克復古風。
那時她並沒有進一步去理解,伊心裡究竟藏著什麼樣的迷惑?
只是混沌在那擺也擺不平的眷屬關係及職場龐大挫折裡。
孩子與她不親近又叛逆,家裡的男人則像小孩子,整天
衣物垃圾杯碗齊飛,讓她跟在後頭疲於收拾。
生氣煩躁時她只能指著伊閉緊的房門一陣謾罵,
就這樣積累成心神耗弱及各種說不清的疾病。
兩個人對峙,像兩座永遠平行的小山,更像
刺蝟與穿山甲,總是互看不對眼。
回想當時,女兒將白上衣改了樣式,名牌鞋破了大洞也不肯換穿別的,
說那是伊唯一一雙名牌鞋,她坐望伊的價值觀扭曲卻欲振乏力。
常常伊在校的耍帥詭異行徑教班導師及同學側目,她只能
呆立在訓導處門口垂著頭,然後將孩子領回設法給伊換個學校。
那些年伊的成績始終像彩虹一樣,紅藍參半,女兒拿這個向她宣戰,
以示對當下人生的極度不滿,後來乾脆藏起了聯絡簿,母女關係降至冰點。
直到一次慶生會上,她生平第一次為伊買了個小小的蛋糕,
悄悄寫了張紙條貼在冰箱門。剎時她發現女兒的脆弱面與頑強面,
不禁難過痛哭。想想她們母女最相似的地方還蠻多的,喜歡窩在房間
靠著枕頭讀書聽音樂,覺得很抒壓,喜歡動畫電影、和音樂舞蹈相關的
表演節目,卻在粗糙環境裡,使其藝術稟賦及文學氣質無法伸展出來。
其實她最想送伊去學打擊樂,因為她認為快樂才是一生最重要的財富,
前程似錦或者光耀門楣那些,隨緣即可。然而,最終她只是應允了
伊去買了把音質破破的吉他回來。
她想告訴女兒,有沒有辦法在退休前住進公園附近的光明住宅,
像其他優雅的老人一樣,每早去跳社區土風舞或散步或打健康拳,
然後繞道去東市場買份油飯或煎餅早餐,都沒關係。比起這個來,
更希望妳能得到所有女孩渴望的幸福。那些被人捧在掌心呵護的日子,
多希望女兒替她實現啊。
「當這樣的好人站在妳面前時,會及時把握嗎?那比三十歲
賺第一桶金重要啊--」多麼希望能這樣提醒女兒,擁有快樂
才是人生最大的幸運與財富。
多想遠遠走過去親膩地抱女兒一次,終究,只是盼著而已。
她還是選擇放在心上,沒有開口。
- 西曆:2015/05/20
- 農曆:乙未年4月3日
(青年日報/ 刊登)